鄉(xiāng)村

脫貧攻堅一線故事——瞧,永花一家的新生活

2018-10-24 15:01:40  來源:青海日報

2017年8月21日,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蓄集鄉(xiāng)伊克拉村村民永花來說,是人生的一個新開始。因為在這一天永花一家人終于搬進了新家,結束了十幾年居無定所的日子。

永花的故事要從20年前說起。永花原本是伊克拉村的村民,因為家庭的原因,永花帶著兒子、女兒在村里租房子住,靠打零工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永花說,那是我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日子。記得那時候房租交不上了,就只能投靠在親戚家中,兩個孩子越來越大,長久住下去也不是辦法,我就帶著兩個孩子走出村子,去城市打工。

德令哈、格爾木、烏蘭……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已經成了永花一家人習以為常的事情。十幾年來永花帶著兩個孩子走遍了海西州的市縣,也吃盡了苦頭。

永花說:“在外面打工的時候,經常手里只剩十塊錢,到市場覺得哪個菜都貴,不知道買什么好,因為今天的錢花完了,明天就沒有了?!?

隨著時間一天天地流逝,兩個孩子慢慢長大,面臨上學的問題。把錢掰碎了花,把日子往細里過,省下的錢供孩子讀書,是這位母親對兩個孩子的責任和擔當?!白约撼粤藳]文化的虧,一定要讓孩子學知識”就這樣,每月100元房租都難負擔起的永花,“硬”是把兩個孩子供到了大學。

兒子巴根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漢,母親的辛苦他都看在眼里,“家里至少要有一個人讀完大學。”2012年讀完大一的巴根選擇了輟學,和母親一起打工供妹妹讀書?!皨寢屢粋€人實在困難,不得不這樣做?!?

2015年苦日子終于熬到了頭,脫貧攻堅的戰(zhàn)役在德令哈打響,永花一家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識別后,第一書記和村社干部專程到格爾木市叫回了一家人。村干部考慮到永花一家屬于無房戶,又聯(lián)系蓄集鄉(xiāng)領導為她們解決了臨時住房,并列入了易地搬遷戶。

有了住的地方,但是沒有收入還是不行。

這些年在外打工,永花練就了一手做酸奶的好手藝,駐村扶貧干部在了解情況后,把永花安排在了合作社負責奶制品加工,每月有2500元的工資。讓永花更高興的是,2016年7月,德令哈市林業(yè)局將兒子巴根納入了生態(tài)管護員的隊伍,這就意味著從此以后兒子每個月也有了2500元的固定工資。永花說:“真的沒想到自己和兒子也能端上‘鐵飯碗’。”

好事一件接著一件,就在同一年,女兒大學畢業(yè)回到永花身邊,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女兒順利進入到德令哈德都酒店做起了出納工作。

曾經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的永花一家,現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了13000元,實現了穩(wěn)定脫貧。

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在合作社每天做奶制品的永花,也有了進一步致富的想法?!耙驗橐郧坝羞^養(yǎng)殖牛羊的經歷,就想著能不能養(yǎng)奶牛,為合作社提供奶源?”想法有了,但因為沒有資金,一直沒有實現。

村里的第一書記才讓多杰得知情況后,鼓勵永花放手去做,政府為她“撐腰”。2017年機會來了,永花通過“530”貸款項目(5萬元貸款3年還清0利息)獲得5萬元貸款,加上家里的一些存款購買了5頭奶牛,在柯魯柯鎮(zhèn)租賃草場做起了奶牛養(yǎng)殖。

腦子靈活的永花,售賣鮮奶的同時還自己加工奶制品銷售?,F在永花一家通過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加上護林員工資、低保收入、資產收益、合作社分紅等收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785元,這個數字是他們一家人精準識別前的近十倍。

2018年再走進永花的草場時,永花家的奶牛已經有13頭了,養(yǎng)殖產業(yè)發(fā)展越來越穩(wěn)定,永花說:“現在市場好,我今年還打算再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研究中心
協(xié)辦單位:重慶市發(fā)改委、重慶市城鄉(xiāng)統(tǒng)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