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森
當“藏在深山人未識”的渝西古鎮(zhèn)白沙神秘面紗被掀開,立即便驚艷四座,讓這偏僻的西南山區(qū)小鎮(zhèn)聲名遠播。古“四川四大名鎮(zhèn)”、“抗戰(zhàn)文化中心”、“抗戰(zhàn)四大文化重鎮(zhèn)”、“歌舞之鄉(xiāng)”、“曲藝之鄉(xiāng)”、“美酒之都”、“川戲窩子”、“國家歷史文化名鎮(zhèn)”等桂冠光艷奪目。于是八方游客蜂擁而至,讓這原本安寧靜謐的古鎮(zhèn)熱鬧非凡。
烏鎮(zhèn)、同里、西塘,我去過,雖只是浮光掠影,但感覺這些名鎮(zhèn)已被濃厚的商業(yè)氣氛覆蓋,缺乏了“古”的厚重感。平遙我也去過,摩肩接踵的人群讓人茫然。唯白沙古鎮(zhèn)還“原始”地存活著,古樸淳厚。
走在白沙東華十里長街上,那種寧靜,安適,愜意,頓時令人所有的煩惱焦躁熱烈火爆統統消逝殆盡。匆匆的腳步緩慢下來,甚至會小心翼翼踮起腳尖,生怕腳步聲破壞這里的靜謐,更有甚者還會脫下腳上的鞋,赤裸雙腳行走在這街道石板上。尤其東段,即巴斗林至老河嘴那段赤腳行走更愜意,那種腳底肌膚與細細膩膩濕濕涼涼的石板接觸所產生的肉肉癢癢的舒爽,直沁心脾,妙不可言。這種感覺,甚至會讓人情不自禁地俯下身,用臉兒去和石板熨貼,用嘴去親吻!
倘只是這樣,東華街的樂趣還是同別的古鎮(zhèn)石板老街沒大的區(qū)別。她的特別之處還在于街東頭有口四方井,街中段有口圓水井。于是人們便可看到一道奇觀:水井邊石壩中,有大姑娘小媳婦老婆婆從井中汲取水洗衣,手搓棒錘赤腳踩;街上時常有一長串一小溜的挑水女赤著腳搖搖擺擺閃悠悠一路小跑;洗完衣的女人們赤著腳在小街上嘻嘻哈哈慢慢吞吞往家走。呵,原來這街的濕是挑水女們水桶中蕩出的水滴浸潤的,這街石細膩光潔卻是女人們的秀腳踩踏出來的哇!難怪我的腳踩在上面,肌膚有別樣感覺,心中有別樣情愫呢!歲月斗換星移,如今的方井圓井還在,洗衣女挑水女還在!走在此街上,作為大男人的我有些慚愧,因為接過一女孩的水挑子,沒走幾步就差點把水潑灑浪蕩完了,直令街邊婦女們笑疼肚皮。挑水也得有技術才行,我已多年不挑水,挑水的技藝早已忘得一干二凈。
如果說東華街街面石板的別具一格是洗衣女挑水女的赤腳與水共同磨礪的結果的話,那街道旁住家的房門又是誰的杰作呢?清一色的杉木門是這條街住家人戶的另一特色。歲月變遷,原本白亮亮的杉木板成了黑褐色。這種顏色沁入肌膚揍里穿透全身。原本平整光潔的木板也有了溝溝壑壑,凹凸不平,凹下的是木頭的心,越往外沿越凹下的淺,只有那有節(jié)疤的地方仍然保留著凸起。四周都凹下了,它便成了突兀。那一個又一個的樹節(jié)仿佛一只只鼓突的眼睛,觀察著時事的滄桑,歲月的輪換,也似乎在向觀察注視它的人述說著什么。而人們卻沒有閑心去傾聽,久而久之它也失望而呆滯,苦悶讓它暗淡而愁云密布。我用手輕輕地撫摸,想給它們舒展一些,也想聽她們說點什么,不知她們是否能感受到我的用心。
東華街的西段和東段一樣的靜謐寧馨,所不同的是整條街都建在一碩大無比的石壩邊沿上。古街里側房舍沿山壁層層疊疊仿佛布達拉宮,外側則是懸空的,便有了吊腳樓。吊腳最高處有二十三十米,低的也有三二米,煞是壯觀奇特。
白沙的古街古巷現今仍保留明清風貌的有三十八條,條條風格獨具,樣式特別。石壩街,長達三五里的街道就建在一塊斜斜的整石壩上。古人在石壩中間鑿出一條深米許,闊米許的石溝,讓石壩盡頭山上的山水順利流過石壩,也讓街上人家得取水抹屋洗衣沖廁所的用水之便。偶有小孩赤裸身體躺在溝中任由溝水沖刷,或互相澆水嬉戲,更有小孩將這傾斜的流水溝當作水滑板,順溝滑下,趣味無窮。不時沖撞到溝邊洗衣的阿姨婆婆,趕緊捂住小雞雞,生怕給摘了去“喂狗狗”。
白沙古時就是商貿繁榮之地,川渝滇黔物資集散地,為舊時四川四大名鎮(zhèn),如今還保留著數十條舊街巷。
長江和驢溪河給白沙人帶來舟楫之便,長達五六個月的洪水季節(jié),令白沙可靠船舶的碼頭長達十多二十里。千桅林立百舸爭流蔚為壯觀。川鹽和重慶、成都的工業(yè)品由此入黔滇以及川南山區(qū)各地。滇黔及川南山貨特產由此轉運成渝并下宜昌漢口。繁榮的商貿孕育了許多富商大戶,建筑起眾多豪宅大院,也催生出文化教育的繁榮。正是這個原因,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將眾多的政府機關,包括國立中央圖書館、國民黨黨史編撰委員會、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國民政府審計部等設在白沙鎮(zhèn)。那是,外遷而來的機關學校工作人員及師生達三四萬人之多,而此時白沙原住人口不足萬人。如今,漫步在白沙大街小巷,一不小心就會踏進文化遺址,觸摸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在朝天嘴碼頭,因不滿軍閥混戰(zhàn)而解甲歸田的夏仲石重披戰(zhàn)袍,率七十四軍數萬將士從這里出發(fā),開赴抗日前線。夏母在這里給兒子及七十四軍將士壯行:“喝下娘這碗酒,望兒上前線英勇殺敵,家中事有老母頂著,兒不必擔心。七十四軍家眷,我老太婆賣祖田也會照應,將士們盡管放心殺敵?!毕闹偈势呤能妼⑹抗虬堇夏负颓皝硭托械陌咨硵等f鄉(xiāng)親,發(fā)誓“不打敗日本侵略者,誓不還家!”在西河壩,白沙人在抗日獻金大會上獻出七百余萬元現金,以及堆積如山的金戒指、金耳環(huán)和手表、毛衣等物資,直令大會主持人馮玉祥將軍感動得泣不成聲。馮玉祥哽咽著說,白沙是最愛國市鎮(zhèn)。而在槽房街頭聚集的各家槽房(釀酒作坊),在白沙鎮(zhèn)上的門市、辦公室里,頭頭腦腦們忙碌著,指揮著各自的槽房伙計們加緊生產多釀酒,釀好酒,支援抗日前線。白沙及周圍地區(qū)三百余家槽房所產的燒酒,絕大多數都運交中國酒精廠,提煉成酒精,成為飛機坦克軍艦的燃料,曾經的“酒鄉(xiāng)”頓時成了“油鄉(xiāng)”。如今槽房街還在,槽房卻沒有了。但是我仍似能聞到酒香——曾經的槽房只是遷出了鬧市而已,就在東華街東頭,順江吹來的江風中仍裹挾著酒味。
特殊的地理位置,催生了商貿的發(fā)展,而發(fā)達的商貿直接帶來了寺廟文化的發(fā)展。白沙的九宮十八廟大多與行邦協會相關。白沙的寺廟文化少有與宗教文化相關聯,更多的卻是與商貿相關——行邦協會聚集議事祭祀場所。張爺廟,是屠宰行業(yè)為祭祀他們祖師爺張飛而修;五顯廟是五金行邦協會為祭祀其祖師爺而建;醫(yī)藥界修有藥王廟,以祭祀其社師爺遜思邈。白沙現在保存最為完好的廟宇有三:張爺廟、川主廟、藥王廟。張爺廟在白沙城中心的十字街口附近,坐南朝北。在廟宇大門外用圍墻圍出一個小院壩,院門朝西開。院門為二重檐的閣樓方亭形制,門亭頂為飛檐翹角,典型中國式建筑。大殿的雙層防火墻有十一重翹角,俗稱滴水的建筑形制,據專家們說,這也是西南地區(qū)唯一。另值一提的是大殿凈空高二十幾米,由幾根雙人合抱粗的木柱支撐,只因木柱刷上了油漆,破壞了它原本所具有的古樸與滄桑,破壞了它的古典美,好生遺憾。出大殿右側小門,有一天井,轉身九十度抬頭可見墻上有一壁畫。此畫為明朝時期作品,畫面講的是《封神榜》中的故事,畫工精美色彩艷麗,人物形態(tài)栩栩如生。
漫步在白沙街頭,一不小心就和美相遇,讓人驚出一身冷汗,喜得熱淚雙流。其身體其心靈都得到凈化得到補償得到充實。
白沙,我怎么也看不夠。于是,我只得再走,再走……
劉恒森:重慶市江津區(qū)作家協會秘書長,發(fā)表長、中、短篇小說200多篇,有中篇小說入選刊。長篇小說《紅色掌柜》獲重慶市人民政府扶持獎。另有故事、歌曲若干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