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年。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
8月3日上午,“你笑起來真好看——決戰(zhàn)脫貧攻堅看西部”網絡主題活動正式啟動,首站走進重慶石柱。
▲石柱中益鄉(xiāng)華溪村
接下來,14個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及重慶、四川等6個西部省區(qū)市重點網媒數(shù)百名記者,將持續(xù)聚焦深度貧困地區(qū),用鏡頭記錄老鄉(xiāng)發(fā)自內心的笑顏,用手中的筆敘寫一個個溫暖的脫貧故事。
活動啟動當天,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采訪了啟動現(xiàn)場的3名石柱老鄉(xiāng),一起傾聽他們講述身上發(fā)生的生動故事。
A
堅守鄉(xiāng)村小學18年
她的笑臉被學生比作向日葵
▲馬影翠
在石柱中益小學,馬影翠是一名三年級語文教師。
她也曾是中益小學的學生。2002年,18歲的馬影翠讀完師范后,回到鄉(xiāng)里一直扎根母校教書育人。
8月3日在云采訪中,她細數(shù)這些年學校的變化,說完咧嘴微微一笑。令她感觸特別深的,是學生們變得熱情、自信。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學校有愛心人士來或者有領導來視察時,很多學生見到他們就往一邊躲。
“現(xiàn)在不躲了!熱情得很,會積極配合和交流。”馬影翠說,學生精神面貌上的變化非常明顯,很多學生活潑了不少。
馬影翠一次生病請假,回校后學生送了她一張畫:一幅簡單的畫里,一朵向日葵旁寫著4個字——“祝您開心”。
那之后,一次馬影翠教孩子們被動句式時,布置了一個作文題“我的老師”。學生在作文里寫道:“馬老師經常笑,像向日葵。”
馬影翠很高興,問大家“這句話能不能改成被動句?”一陣沉默后,一個學生冒出一句:“向日葵被馬老師像!”
馬影翠笑成了一朵花。她喜歡向日葵,常說:“向日葵扎根泥土,追求光明?!?
▲石柱中益小學新貌
最近幾年里,學校的變化大,硬件添置了不少。
“以前學生吃飯還要錯峰排隊,現(xiàn)在食堂寬敞了,學生可以同時就餐了?!瘪R影翠告訴記者,以前有偏遠的學生上學要走兩三小時,現(xiàn)在離學校遠的可以寄宿了。“學校新蓋了兩棟大樓,用于教學和住宿?!?
回想起20多年前,學校只有一棟土木結構的教學樓,操場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F(xiàn)在的教學樓寬敞明亮,操場鋪上了塑膠,教室還配備了投影儀。
這18年里,馬影翠一直堅守在中益小學,她打算繼續(xù)堅守下去。
每年縣里會組織考試,從各個鄉(xiāng)鎮(zhèn)抽調一些老師進城,但馬影翠從未報名?!岸甲吡瞬恍?。我沒多高尚的想法,只是熟悉這里,盡力多做點事。”馬影翠說。
B
“女漢子”的“公主夢”
住在“花園洋房”里不再漂泊
▲成世芳
中益鄉(xiāng)鹽井村,因一口老鹽井而得名,這里與沙子鎮(zhèn)接壤。
村里的溝口組是中益連接沙子鎮(zhèn)的“東大門”,公路旁一處小堡坎,依山而建的一棟“花園洋房”,是土家山寨一處別致的民宿。
正是這棟“花園洋房”,讓曾在外打拼的“女漢子”成世芳實現(xiàn)兒時的“公主夢”。
1988年出生的成世芳是家里的獨生女。因為那時農村條件差,她從小跟著長輩爬坡上坎、栽秧搭谷, 成了人們眼中的“女漢子”。
年幼時,父母就南下廣東打工,她與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兒時候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磨煉了她堅強的意志,使她養(yǎng)成了獨立、不服輸?shù)男愿瘛?
“好想活成童話里的公主,住在漂亮的城堡里。”成世芳說,“那時只能是想一想!”
2004年,成世芳中專畢業(yè)后,隨著父母前往深圳打工。幾年積淀下來,正當干得風生水起時,外公外婆雙雙生病。2007年,她辭掉工作回到農村,兩年后結婚,成了一名軍嫂。
“堅強都是被逼出來的!”成世芳淡然地說。
其實,她小時候最喜歡畫畫,見什么畫什么,繪畫作品曾參加學校比賽。當時老師建議她去學畫畫,可因家庭原因卻沒學成,但繪畫的“種子”已在她心底萌芽。
2018年5月,成世芳全家總動員準備建房。算起來,這已是她家第三次修房子了。
以前的老木房被大火燒毀,一直是她心里的遺憾?!澳鞘且粭澠恋牡跄_樓。”成世芳說,“還在縣里攝影展上展出過吶!”
按理說她可以在縣城買房,可她說自己修的房子住進去才有家的感覺。眼看中益鄉(xiāng)在大力發(fā)展旅游,成世芳萌生了搞民宿的想法。
▲成世芳的民宿
成世芳在規(guī)劃時就想好,不能宅基地有多大房子就修多大,要留一部分面積建成庭院,騰點空間種點花草提升環(huán)境品質。門開在哪里、樓梯怎么擺、窗戶什么形狀等,成世芳不遺余力要把房子建成理想中的家園。
“房子的外形設計,我沒有請師傅,都是自己學的?!背墒婪颊f,好像一直都沒有丟過手中的畫筆。
在兩個多月的施工中,成世芳一家人忙而有序。
“西式門買的樣板門,比市場價便宜一半。地磚也是我去市場上淘的?!彼f,連貼地磚、做防水、裝洗漱配件等都是她一手一腳干出來的,“節(jié)省了開支,關鍵是可按自己的意愿做?!?
在這棟民宿里,客廳裝了兩扇大的玻璃門,采光很好又顯大氣;地磚用多種花色混搭,隨性、自然而不單調;三樓的幾間臥室,裝飾得清新淡雅,罩著竹篾燈罩的吊燈和鋪著絨毯的飄窗,都很有特色……
讓人印象極深的一間臥室,四根大拇指粗的麻繩從房梁上懸垂而下,吊著一張木床,屋頂裝飾著白色的薄紗,床邊吊著閃亮的銀絲簾,一盞潔白的羽毛夜燈,散發(fā)著夢幻的光芒,真像童話里公主寢宮。
“民宿就是要靠特色才能吸引人。”成世芳說。
在她家的院壩里,既有山里土生土長的金銀花、蘭花、映山紅等,也有三角梅、格?;?、燈籠花等外地品種;屋后面有兩三畝果園四季有鮮果,桃子、李子、櫻桃、枇杷、藍莓等。
“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背墒婪颊f,“這是我向往的生活,不再出去漂泊!”
C
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幾年努力的回報,像現(xiàn)在花椒結了果”
▲劉瑞發(fā)
盛夏的石柱三河鎮(zhèn)玉嶺村,漫山遍野的山坡上種滿了綠油油的花椒樹,顆顆飽滿的花椒掛滿枝頭,遠遠就能聞到花椒的清香。
51歲的劉瑞發(fā)是這片花椒的主人,他在村民眼里算是“成功人士”。回想起6年前,他因意外重傷加上兩個孩子上學,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說起走上現(xiàn)在的致富路,劉瑞發(fā)感慨一路上的三個轉變。
2013年,他在廣東打工時,因意外事故,導致左手被摔斷,不能再從事原來的工作,只能回老家休養(yǎng)。
家里的“頂梁柱”倒下了,經濟來源極度缺乏,恰恰兩個孩子上學又需要不菲的開支,長時間的入不敷出,讓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苦。
2014年,劉瑞發(fā)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生活漸漸有了好轉。夫妻倆為擺脫貧困,先后在浙江等地打工,還出國去了柬埔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于脫了貧。
2016年,他和妻子回到了玉嶺村,看著家鄉(xiāng)大片的撂荒地,他鐵了心留在村里搞產業(yè),想把荒土荒山變成青山銀山。
劉瑞發(fā)從銀行貸了款,把家里的全部積蓄投入到花椒產業(yè)發(fā)展中。他流轉了村里200余畝土地,請了在家的鄉(xiāng)親一起墾地開荒。
2016年底,劉瑞發(fā)從江津區(qū)引進了8.7萬余株花椒苗,種在了開好荒的土地上,昔日的荒山變得一派生機盎然。
▲基地里花椒結果了!
在花椒苗種下之后,他不斷學習種植技術,從一個傳統(tǒng)農民變成了新型農民,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花椒種植的農技“專家”。
2018年,借石柱縣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東風”,劉瑞發(fā)又流轉了700多畝土地,在林下套種黃精、吳茱萸、桔梗、黃梔子,采取“村集體+基地+農戶”模式發(fā)展。
去年,基地里的花椒樹開始掛果,賣了3萬余元,收獲了“第一桶金”。今年至少能產4萬斤左右,如果按每斤3元計算,收入也在10萬元以上。加上基地套種的中藥材,今年總收入大約有20多萬元。
在搞產業(yè)的路上,他也從昔日的貧困戶變成了現(xiàn)在的幫扶人。
除了每年要給的流轉費,一年要開出20多萬元工資,還要根據(jù)利益聯(lián)結機制給出15萬的分紅。目前,基地要帶動80多名村民增收,有10多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幾年的努力,就像現(xiàn)在花椒結果了!”劉瑞發(fā)說完笑出了聲。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郭發(fā)祥 攝影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