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紅巖秘寶”在說話② | 周恩來給范元甄的信
編者按
日前,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紅巖精神位列其中。
在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珍藏著一批革命文物。這些文物,見證了那段崢嶸歲月,承載著黨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
透過文物,回望歷史,讓紅巖精神的力量代代相傳。
紅巖精神,永放光芒!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里珍藏了一件周恩來在皖南事變中的親筆信。這是國家一級文物。捐贈者就是收信人范元甄——曾經(jīng)戰(zhàn)斗在虎頭巖的《新華日報》女記者。
這封信寫于1941年2月1日,正值皖南事變發(fā)生的危急關(guān)頭,全文約300字,由時任八路軍總參謀長、南方局軍事組組長葉劍英從重慶帶回延安的。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9000余人,在安徽茂林地區(qū)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襲擊,血戰(zhàn)7天7夜,大部分人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扣。副軍長項英遇害。
事變發(fā)生后,蔣介石竟誣稱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其番號。周恩來立即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抗議并交涉。
1月18日,《新華日報》沖破國民黨的新聞檢查,刊出周恩來的兩條親筆題詞:“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p>
1月19日,由南方局軍事組起草,經(jīng)周恩來、葉劍英審定的傳單《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象》,由南方局工作人員分送給民主黨派及各界人士。
周恩來在信中用“忙碌、緊張和憤慨”描述皖南事變發(fā)生時同志們的狀態(tài)和情緒,并進一步寫道:“整個紅巖村,曾家?guī)r以及化龍橋——都是你曾經(jīng)到過住過的地方,同志都團結(jié)得像一個人一樣,手攜手地肩并肩地一道奮斗,一道工作。”
紅巖嘴、曾家?guī)r、虎頭巖,是南方局及其領(lǐng)導下的八路軍重慶辦事處、中共中央機關(guān)報《新華日報》總館所在地,被統(tǒng)稱為“紅色三巖”。
黨中央基于安全考慮,曾來電讓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鄧穎超等南方局領(lǐng)導干部緊急撤回延安。周恩來深刻認識到皖南事變形勢的嚴重性和他在國民黨統(tǒng)治中心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堅毅地說:我要堅持到最后!
1月27日,中央同意葉劍英返回延安,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留渝及干部逐步撤退的建議。
周恩來親筆信提到兩個群體。第一個群體為“有些人正在無言地走向各方”,是指南方局逐步撤退一部分黨員和進步文化人士,以減小損失。對每一位撤退的同志,都要安排周全。這次艱巨的撤退工作,真正做到了對每位同志負責到底,也同進步朋友結(jié)成了患難之交。
第二個群體為“有些人正在準備堅持到底”,這是以周恩來為首的南方局留渝同志們。他們在重慶開展政治反擊,成為中共解決皖南事變的步驟之一。
周恩來的親筆信,這樣記錄了同志們的工作狀態(tài):“緊張而又鎮(zhèn)靜,繁忙而又愉快……黨給這次機會來考驗我們自己,在被考驗中,這一代的男女青年,是毫不畏縮地站在自己崗位上,走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最前線?!?/p>
這段文字說明了時局的嚴峻性和斗爭的復雜性,更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周恩來和戰(zhàn)友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當時,留渝同志們都做好了隨時為黨犧牲的準備。周恩來告訴同志們,皖南事變的發(fā)生,是“拂曉前的黑暗”,“世界上沒有任何困難能夠壓倒共產(chǎn)黨人”。
最終,國民黨頑固派發(fā)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擊退。
這封彌足珍貴的信件,正是周恩來人格魅力的縮影和見證。周恩來總理的崇高形象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里。
相關(guān)報道:
聽!“紅巖秘寶”在說話①|參政員毛澤東在渝市之動態(tài)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jīng)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