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

1個人點亮157戶村民的致富夢

2021-10-11 09:39:24  來源:工人日報

凌晨3時,當桂夏豆葉片上的露水初凝,嵩溪鎮(zhèn)一戶人家的燈亮了起來。

在這個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上,李建生和鄭冬香夫婦走向了建在自家小洋房旁的“標準化豆腐皮作坊”。燒火、磨漿、煮漿,不一會兒,香甜的豆?jié){味撲鼻而來,豆?jié){表層漸漸凝固出一張略帶褶皺的薄膜。在接下來的10個小時里,伴隨著上千次手工“揭皮”,一種在當地已有800多年歷史的綠色食品即將新鮮出爐。

在清流縣的13個鄉(xiāng)鎮(zhèn),157戶、近800名村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清流縣嵩溪愛珍豆腐皮專業(yè)合作社社員。

你若問他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了難題,第一個想到的人是誰?這個名字一定會被提及——蘭愛珍。

作為合作社的理事長,蘭愛珍帶領合作社成員將豆腐皮年產銷量從成立初期的170多噸增加到1500多噸,平均每戶成員僅豆腐皮單項純收入就超過9.2萬元。

一張豆腐皮,25載創(chuàng)業(yè)路,托起了村民們的香甜致富夢。

因下崗與豆腐皮結緣

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農民工、全國“三八”紅旗手……當人們把蘭愛珍和這些榮譽聯(lián)系在一起時,大概不會想到,這位畬族姑娘與豆腐皮結緣竟是因為下崗。

1996年,23歲的蘭愛珍從一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下崗。那時,當地女孩很少外出打工,一邊幫家里放牛、干農活,一邊準備出嫁,就是蘭愛珍可以預見的未來?!拔医洺?粗?,悄悄流眼淚。”蘭愛珍在內心告訴自己,絕不能就這樣過一輩子。

她把目光投向了豆腐皮。

豆腐皮,又稱腐竹,由豆?jié){熱煮時產生的漿面皮撈起曬干制成。在嵩溪鎮(zhèn),制作豆腐皮是家家戶戶逢年過節(jié)不可缺少的“保留節(jié)目”。不添加其他輔料,完全由大豆精制而成,使得豆腐皮成為遠近聞名的純天然綠色食品。

聽說誰家的豆腐皮好吃,蘭愛珍便勤快地跑去幫忙燒火、“揭皮”。慢慢地,她掌握了豆腐皮制作的工序和技術。

可是,當她下定決心開始做豆腐皮生意時,卻在啟動資金上發(fā)了愁。作為長女,她深知家里經濟狀況窘迫,然而當她把想法告訴父親后,父親卻作出了一個改變蘭愛珍一生的決定:“只留下明年的口糧,家里剩下的糧食都賣了給你湊錢。”

正是用這筆一家人從牙縫里省出來的錢,蘭愛珍置辦了6口大圓鍋,開啟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每隔5天,她就把制作好的豆腐皮半斤一捆,扎好后放到背簍里。遇上趕集日,她就背上背簍去清流縣城走街串巷,試圖用寄賣的方式打開銷路。

那時的她總是踩著一雙塑料涼鞋,每次回到家,蘭愛珍看著磨得起泡紅腫的腳趾,內心總會有一個愿望——“希望老繭磨得厚一點,這樣便不痛了。”

在這段艱苦的日子里,她暗暗記下顧客提出的意見,想辦法改進工藝,許多商家被這個真誠、認真的姑娘打動。漸漸地,蘭愛珍的豆腐皮越走越遠,全家人的生活總算有了保障。

“短發(fā)”愛珍的“四大改造”

2001年前后,蘭愛珍的豆腐皮已經有了一定市場規(guī)模,她開始考慮對原有的6口大圓鍋進行改造。那時,她回想起以前有顧客抱怨,“豆腐皮表面總是黑乎乎的,讓人沒有食欲。”

如何才能讓黃澄澄的豆腐皮“露出廬山真面目”?蘭愛珍開動腦筋,將烘烤這一步驟中原本使用的土灶炭火改為蒸汽加熱,這樣便可以杜絕飛灰,解決豆腐皮生產過程中的衛(wèi)生問題,不僅提升了產品賣相,也提高了豆腐皮品質。

在探索改造升級設備、工藝的過程中,蘭愛珍做了一個決定——剪發(fā)。

畬族姑娘的傳統(tǒng)發(fā)型本是用三把簪子盤起的漂亮發(fā)髻,而蘭愛珍卻毅然剪去了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fā)。她向記者解釋說,在煮漿過程中要佩戴帽子,盤起的發(fā)髻總是將蒸汽兜在帽子里,多有不便。這頭利落的短發(fā)與蘭愛珍相伴至今,成了她的一個標志。

獨行快,眾行遠。2009年,蘭愛珍組織當地5戶豆腐皮生產“元老”成立清流縣嵩溪愛珍豆腐皮專業(yè)合作社,申請注冊了自己的商標。

單口圓鐵鍋改造成高產夾層鍋,炭火土灶改造為潔凈型箱式烤房,簡單小作坊改造為標準化生產車間,四圓鍋簡單型生產改造為潔凈型標準化生產,這“四大改造”讓合作社的產量“蹭蹭”上漲。

蘭愛珍告訴記者,現在合作社社員所使用的蒸汽平臺式8至10口不銹鋼長鍋,夫妻倆一天可生產130斤左右豆腐皮,產量是以前的8倍以上。

就是這些蘭愛珍口中的“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使得他們生產的豆腐皮不僅在省內大獲好評,還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在德國、韓國都有它的身影。

攜手“家人”共致富

“嘗過貧困滋味,更知真情可貴?!碑斕m愛珍回首多年來走過的創(chuàng)業(yè)路,最令她不能忘懷的就是“想呵護家人”的初心。

“家人”是她事業(yè)的起點,也是她奮斗的遠方。

說起創(chuàng)立合作社的初衷,她回憶起少年時的一件往事。讀初一時,學校離家遠,她每周回一次家。一次回家,鄰居悄悄告訴她,在父親生病的日子里,母親每天早上5時就起來生火,把一大盆米飯放進鍋里悶好,安頓好家里的孩子,又急急忙忙趕去田間地頭忙活。

“灶頭的火若是旺,媽媽就能吃上熟米飯,若是不旺,就得嚼生米。”蘭愛珍含著熱淚說,那時她就立志,不讓家人再受苦。那天晚上,她悄悄拿出一個巴掌大的黃色筆記本,寫下了“自立、自強、自信”六個字。

如今,對于蘭愛珍而言,合作社的社員就是她的“家人”。合作社在產前、產中、產后為社員提供全方位的“五統(tǒng)一”服務——統(tǒng)一原料供應、統(tǒng)一技術指導、統(tǒng)一質量標準、統(tǒng)一產品品牌、統(tǒng)一產品銷售。

危房變洋房的李建生夫婦,貧困戶變“生產狀元”的賴子華一家,80后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社員余葉根……這些合作社社員的致富故事正吸引更多的人重返家鄉(xiāng)。2020年,合作社銷售額近3900萬元。

“正是‘家人’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致富夢才能得以實現。”站在占地60畝的豆腐皮原料大豆新品種示范基地前,綠油油的桂夏豆119和閩誠豆8號長勢喜人,高度已快觸及蘭愛珍的肩膀。

看著一串串飽滿的豆莢,蘭愛珍的眼里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真好,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研究中心
協(xié)辦單位:重慶市發(fā)改委、重慶市城鄉(xiāng)統(tǒng)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網